從2021年上半年企業財報看我國氣體傳感器產業發展前景
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1-07-26 09:55:10
近日,氣體傳感器制造商四方光電和漢威科技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199.83%到212.68%和10%到15%,業績增長主要源于下游對氣體傳感器需求增長所致。
四方光電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旺盛,促使粉塵傳感器、CO2氣體傳感器、醫療健康氣體傳感器訂單增速明顯;漢威科技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電化學傳感器及模組、催化類傳感器、紅外二氧化碳傳感器、激光粉塵傳感器等產品較去年同比實現快速增長。
不難看出,隨著智能家居、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醫療、工業過程、環境監測等下游應用領域對氣體傳感器需求的不斷增長,兩家企業業績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速。
氣體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也是眾多工業過程的原料以及產物。只要對氣體的溫度、濕度、壓力、流量、濃度有檢測和控制需求,相關設備及系統就需要配置氣體傳感器。
氣體傳感器是一種將氣體體積、成分、濃度等信息轉化成可以被人員、儀器儀表、計算機等識別的有效信號的裝置。氣體傳感的應用領域眾多,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可穿戴設備、醫療、工業過程、環境監測等行業,終端客戶覆蓋行業類型廣泛、種類繁雜、分散度高,終端產品的復雜性、個性化程度高。
近年來,隨著國家在大氣污染治理、工業轉型升級、物聯網及人工智能、健康中國行動等多方面鼓勵性政策的推出,為氣體傳感器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市場空間穩步增長。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2265億美元,同比增長10.00%;2019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為1657億元,同比增長12.57%;預計到2022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327億元。根據四方光電2020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氣體傳感器市場規模超600億元。
在物聯網市場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氣體傳感器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移動終端、環境監測等領域的應用需求迅速增長。消費領域擴大氣體傳感器應用空間的同時,也對產品的成本、功耗、體積等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是對定制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快速增長。
其中:多功能集成是市場客觀需求。通過一款產品同時檢測多組分氣體包括濃度、流量、溫度、濕度、壓力在內的多種特性,替代以往的單功能氣體傳感器。
網絡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終端用戶體驗的不斷升級及消費習慣的逐漸改變,氣體傳感器要求具有保密性高、傳輸距離遠、抗干擾性強、自適應性強、具有通信功能等特點,網絡化是氣體傳感器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材料、新技術應用助推微型化的實現。納米、薄膜、厚膜技術等新材料制備技術的成功應用為氣體傳感器實現新功能提供了條件。同時,憑借MEMS技術,國際先進智能氣體傳感器已能夠在一個小型封裝內集成氣體傳感、信號采集、信息處理、校準數據存儲、溫度補償以及數字接口等功能。
近年來我國氣體傳感器產業快速增長,國內氣體傳感器優勢企業逐步具備在境外市場與國際廠商開展競爭的能力。目前氣體傳感器行業內的主要企業有盛思銳、漢威科技和四方光電等。
7月10日晚間,漢威科技董事長在抖音直播間與消費者互動時表示,獨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積累,讓漢威科技的檢測產品多次入圍中石化采購項目,與國際傳感器巨頭霍尼韋爾、梅思安同臺競技。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氣體傳感器市場中,中低端產品供應充足,中高端產品依然較為缺乏,尤其是智能化、高精度的氣體傳感器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我國氣體傳感器行業需加快速度推動實力較強的企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進步,提升行業在國際高端市場中的影響力。
(本文來源:中國儀表網,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