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走進農業 監測儀表助力大棚生長
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6-03-07 08:44:27
農業大棚的運行離不開環境監測儀表。農作物生長環境濕度低了,溫度高了,土地缺有機物了,只要裝上一個小小的傳感器,都能清晰地顯示出來;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點擊鼠標或手機,就能及時掌握情況,實施遠程控制,自動澆水、施肥……所有一切,都源自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3月2日一大早,亭湖區老閔家庭農場負責人嚴曉琴就來到大棚里,盯著物聯網監控器顯示屏看?!芭飪葷穸扔悬c偏低,不利于草莓生長,要噴點水了?!眹罆郧僖贿呎f一邊拿出手機,打開思源智慧農業管理平臺,點擊了一下,只見大棚里的滴灌頭開始噴起水來。
“種了幾年草莓,很多習慣都被物聯網給改變了?!眹罆郧俑嬖V記者,以往種植主要靠經驗,草莓雖然長勢不錯,但總感覺沒達到最佳效果,“有時苗長得不好,有時果子畸形率控制不下來,心里很著急”。
去年11月份,嚴曉琴根據農業技術員的建議,在大棚里安裝物聯網設備,智能監控草莓在不同生長周期所需要的溫度、濕度和光照等,調節水、肥使用量,“4個月下來,草莓的品質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批發價一斤要高上兩毛錢,效益明顯提高了?!?/span>
物聯網越來越受歡迎。3月1日下午,鹽紅羊角椒專業合作社里一片忙碌,中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侍建軍正指揮工人鋪設網線,并對安裝好了的傳感器進行調整。
“很快就能實時監控大棚里羊角椒幼苗的生長態勢,我對物聯網非常期待?!焙献魃缲撠熑岁惾鹑A說,合作社是從事羊角椒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集生產、購銷、初加工為一體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入社農民1500多戶,“看到我育苗技術先進,現在已經有不少農民提前來訂幼苗,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錯”。
記者了解到,鹽紅羊角椒專業合作社現有大棚面積兩萬多平方米,一名工作人員一趟跑下來要花一個多小時?!耙郧耙仓荒艽蟾诺乜纯?,現在有了物聯網技術,坐在家里,通過監控就能把所有大棚照顧到,省時也省力?!标惾鹑A表示。
物聯網技術已運用到農業生產環節中,“一張嘴,兩條腿”的傳統指導服務方式漸漸成為過去。目前,鹽城已建成主要糧食作物農情智能監測與決策指揮系統,布點185個農業物聯網示范點,實時采集小麥和水稻長勢長相及大田環境17個參數,積累了115.89萬條實時環境監測數據,為高效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本文來源:鹽阜大眾報,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