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国产麻豆精品系列一区二区-日韩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亚洲日韩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產品中心
DC26系列溫濕度控制器
普通溫濕度控制器
智能溫濕度控制器
DC68系列開關柜智能操顯裝置
開關柜狀態綜合指示儀
開關柜智能操顯裝置
DC28系列電力監控儀表
DC2800系列
H系列多功能諧波表
Z系列多功能網絡儀表
E系列多功能電力儀表
X系列數顯電測表
K系列可編程智能數顯表
D系列數顯變送表
S系列數字測控儀表
TRPC系列無功補償控制器
無功補償控制器
復合開關
DC29系列電測量變送器
單路變送器
雙路變送器
三路變送器
多路綜合變送器
DC30系列電動機保護器
DC1000無線觸點測溫系統
TED系列電子式溫度指示調節儀
CS系列智能除濕器
 
聯系我們

常州市大創電子有限公司

手機:13915077376

座機:0519-85606622

傳真:0519-85607968

郵箱: sales@czdacan.com

網址:http://www.oudz.cn/

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長江中路25號

新聞資訊
環境監測與大數據結合成趨勢
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5-12-22 08:51:59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并提出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那么,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系統處于怎樣的狀況?未來監測數據如何實現共享?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對此作出了解析。
  
                                           
  現狀:我國構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
  
  過去10年到20年,環境監測的項目少,監測的技術主要以現場采樣、實驗室化驗分析等基礎手段為主,時間頻率比較低,覆蓋的區域不全面,因此獲得的數據不足。比如過去大氣監測是以“1——4——7——11”(月)4個時段模式進行監測。水樣的采集則主要根據水期的豐水期、平水期、枯水期3階段進行采樣。污染源采取一年一次抽樣檢測。
  
  現在,隨著自動監測、遙感、無人機等監測手段的發展,我國構建了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監測頻率大幅提高,覆蓋區域更加全面。300多個地級市的上千個站點都建立了自動監測系統,每分鐘都有監測數據,每個月至少有80%以上至95%時間頻度的數據量,數據量非常大。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污染源的連續自動化監測也有了很大進步。全國有一萬多個重點污染源,數萬套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在運行。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對生態環境監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具體的指示,提出16字方針,即“全面布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未來,環境監控體系建設體系要形成以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新局面。
  
  問題:環境數據監測還未完全實現共享互聯
  
  目前,數據監測首要解決的是數據從采集到共享問題,最終實現數據間的互聯互通,這對監測數據的利用至關重要。數據共享并不僅僅是指環保部門之間要實現共享,而是與之相關的海洋、水利、農業等橫向各部門的環境數據都要實現共享。目前我國有些地方和部門已經實現了數據共享,但更大范圍的共享和互聯還沒有做到。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也提出到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要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互聯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解決:如何實現環境監測數據整合
  
  第一,加強數據建設的頂層設計。如果頂層設計不合理,沒有統一聯網的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沒有統一的數據方法,全國幾千個空氣監測點的數據、幾千個監測斷面的數據、幾萬個重點污染源的數據將無法對話、無法聯網,最終無法互通共享。這將會影響數據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阻礙環保大數據的實現。
  
  第二,建設數據保真的制度,建立在真實數據之上的數據整合、共享才有意義。數據整合過程前或者過程中,要制定一套科學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的方法,針對弄虛作假的相關人員要進行嚴肅處理或拘留,甚至進行刑事處罰。
  
  第三,從環境質量的監測來說,包括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生態狀態等環境質量監測,應該形成以政府為主導,
  
  資金方面由政府全力保證,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進行監測。數據應同時上傳到環境保護部和地方,實現一個數據源,兩個接收端,實現監測數據共享。
  
  第四,從污染源監測來說,政府要對污染源進行監督性監測和執法監測,接受社會的監督。監測數據要上傳到當地的地方政府和上級環保部門。重點污染源安裝了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由企業負責監測或委托第三方監測,其監測數據要傳送給地方政府和環境保護部。
  
  第五,從執法監測來說,環境監測工作要與環境執法部門形成緊密的互動,環境監測結果要在監測部門和執法部門實現共享。另外,在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上也要實行監測,為應急處置提供科學依據。
  
  展望:未來環境數據整合的發展方向
  
  環境數據整合的第一個方向就是讓數據“開口說話”。數據是一種資源,要進行深度的開發、加工、分析,為政府監管環境提供依據和服務。
  
  第二個方向是數據要開放,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未來,環保部門要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由公眾和媒體來監督,一旦弄虛作假,環保部門要加大處罰力度、嚴肅查處。
  
  再者,數據開放后也可以為企業、高校、研究所等機構提供資源,更大程度地挖掘數據資源的潛力,生產更多的數據產品,為環境管理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鑒。(本文來源:中國電子報,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