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心 |
|
常州市大創電子有限公司 手機:13915077376 座機:0519-85606622 傳真:0519-85607968 郵箱: sales@czdacan.com 網址:http://www.oudz.cn/ 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長江中路25號 |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國制造業經濟面臨著巨大的抉擇。那么在新時期,中國工業經濟如何才能高速發展?“創新”二字提醒著中國工業只有創新發展才能贏得轉型發展的“車票”。
一列經濟列車在中國大地上風馳電掣,隨后慢慢減速行駛到十字路口。列車在十字路口面臨兩種軌道:一種是以鋼鐵及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傳統發展軌道;一種是以科技與品牌為目標的創新發展軌道。傳統發展軌道口已經亮起了紅燈警示,這一軌道已走到盡頭并閃爍出“中等收入陷阱”。而創新發展軌道卻綠燈閃爍,提醒中國抓住機遇趕快轉型通過,千萬不要錯過轉型發展的機遇。
面對十字路口的兩種發展軌道,中國工業經濟面臨著機遇期的抉擇:是沿著傳統發展軌道運行還是轉入創新發展軌道運行?是抓住機遇開足馬力創新發展還是緩慢挪動?轉向創新發展軌道就必須抓住了機遇期,沿著傳統軌道直行就喪失了機遇期,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列車在前十年每年以10%以上的GDP增長,創造了大量財富,贏得了世界各國的共識:“中國創造了世界奇跡”。中國的城鎮化已達到了55%,工業化已進入了中后期時代。中國用30多年時間走完了歐美等國約百年的進程。但中國的工業經濟仍然是世界大國而不是強國,許多高端制造技術、設備等都需向發達國家進口。這正如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國寶所說,中國制造業有兩個“病”,一個是“心臟病”即飛機發動機等依賴進口;一個是“神經病”即機械控制系統、傳感系統,10年前幾乎都是進口。另一方面是中國缺少世界級的強勢品牌,特別是汽車、機床設備和工程機械產品等都缺少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已不可能再依靠高耗能低附加值的鋼鐵及水泥等重化工產品高速度發展了。中國2012年的鋼鐵、水泥占全世界的45%到48%,但僅創造了世界16%左右的GDP,為此必須珍惜、抓住和利用好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期?! ≌湎C遇期?,F在中國工業經濟已形成了完整的制造體系。裝備制造及制造業總量在前幾年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在500多種產品中已有220個成為世界第一。鋼鐵、水泥、煤炭等的產量已占世界的47%左右,特別是航天、造船等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塑造工業及制造業品牌方面也已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據統計,在全國86種產品銷售中,有10種品牌產品銷售額已占到86種產品總量的60%左右。家電產品已集中在海爾、格力、海信和美的等幾個品牌之中,海爾已走出國門在多個國家并購重組企業,銷售額名列前茅,工程機械、機床等產品也都聚焦在幾十個品牌競爭之中。據世界銀行前幾年的統計,2010年中國制造業總值占19.8%,超過美國的19.4%。另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工業年鑒2011年》統計,在22個統計大類中2009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第一位的有12個,第二位的9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業大國和制造業大國。正因為我國前幾年工業及制造業快速發展并取得巨大成績,我國才迎來轉型發展的機遇期。試想,如果我國仍處在1958年為1070噸鋼目標而大煉鋼鐵時、處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國快要被開除“球籍”時,能有這樣的機遇期嗎?今天的機遇期是中國工業用辛勤汗水和智慧換來的,如若不珍惜這個機遇期,已取得的成果仍然會喪失?! ∽プC遇期。中國現在處于向工業化挺進的關鍵時期。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評價,世界各國工業化綜合指數為0~33時,為工業化初期;33~66為工業化中期;66~100為工業化后期。按2010年數字考核分析,中國工業化綜合指數為72左右。報告認為中國已進入到完成工業化的關鍵時期。據報告分析,中國將在2018年前后完成工業化,最遲在2021年完成工業化。為此中國現在正處于一個轉型發展的機遇期。在這個機遇期特別需要工業化與城鎮化緊密協調發展,世界各國30多年的發展經驗證明: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隨著工業產值在GDP中比重下降,服務業比重上升。目前中國工業化到了最后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急需減少工業重復上項目、鋪攤子,以消耗大量物耗、能耗及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式經營方式。這樣發展必然造成嚴重的產能過剩,形成生產力的巨大浪費,現已出現這種趨勢。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人口多,幅員廣,具有重化工發展的背景,更容易按傳統工業化發展的路子前行,如若不加快轉型發展,在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中,很可能出現比美國工業化初中期更嚴重的產能過剩。為此就更需要抓住機遇期,加大轉型力度。
利用好機遇期。珍惜機遇期不如抓住機遇期;抓住機遇期不如利用好機遇期。中國工業經濟現在最重要的是利用好中國工業化火箭的“第二節”,以助推“第三節”升空。
在國際上先后有正反兩方面的教訓及經驗。世界銀行2006年、2010年先后兩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并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共同特點: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貧富分化、就業困難、社會動蕩、社會公共服務短缺、金融體系脆弱、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畸形發展等。以阿根廷、墨西哥等為代表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就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由于收入差距過大等,使國內需求增長緩慢,同時一些制造業在向高端制造業和社會服務業升級的過程中被迫中斷,因而長期停留于中等收入,被稱為陷入中級收入陷阱的國家。再如巴西70年代人均GDP已達到450美元,但因收入分配失衡,城市化超前、產業結構失衡,致使上世紀80年代經濟緩慢增長,長期停留在中級收入國家中。以上這些國家的沉痛教訓是,當新型經濟體快速發展進入中級收入國家后,如貽誤了轉型發展的機遇期,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反,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等卻先后只用了20多年時間就成功地完成了中等收入發展階段,并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據媒體報道,他們的共同特征是:投資率先升后降。依靠高投資率跨越貧困陷阱,在模仿階段中保持高速發展,支撐經濟快速增長;最大值出現在模仿階段時,投資率逐步下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先擴大而后逐步縮小。前期收入差距擴大,激勵生產資源流動以實現優化配置;后期收入差距縮小,提高中產人群比重,維護社會穩定;先模仿后創新,前期模仿世界領先技術,節省成本,充分發揮本國的后發優勢;后期轉而自主研發,保證經濟獲得持續增長動力。
中國的經濟列車已經來到十字路口,并已減緩了增長速度,中國工業經濟應抓住這個機遇期,克服慣性轉型進入創新發展的軌道,向著科技和品牌目標挺進。
(本文來源:中國工業報,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