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国产麻豆精品系列一区二区-日韩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亚洲日韩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產品中心
DC26系列溫濕度控制器
普通溫濕度控制器
智能溫濕度控制器
DC68系列開關柜智能操顯裝置
開關柜狀態綜合指示儀
開關柜智能操顯裝置
DC28系列電力監控儀表
DC2800系列
H系列多功能諧波表
Z系列多功能網絡儀表
E系列多功能電力儀表
X系列數顯電測表
K系列可編程智能數顯表
D系列數顯變送表
S系列數字測控儀表
TRPC系列無功補償控制器
無功補償控制器
復合開關
DC29系列電測量變送器
單路變送器
雙路變送器
三路變送器
多路綜合變送器
DC30系列電動機保護器
DC1000無線觸點測溫系統
TED系列電子式溫度指示調節儀
CS系列智能除濕器
 
聯系我們

常州市大創電子有限公司

手機:13915077376

座機:0519-85606622

傳真:0519-85607968

郵箱: sales@czdacan.com

網址:http://www.oudz.cn/

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長江中路25號

新聞資訊
創建智能工廠 全面融合發展
來源:本站    作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5-10-22 12:56:16


      中國制造業不僅要學習德國工業4.0的智能制造理念和技術,創建智能工廠,更要全面學習“德國制造”持續不斷的創新驅動精神、靈活的商業模式、精專的制造理念、先進的研發體系、嚴格的工業標準、高效的運營管理、過硬的技工團隊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等等。中國制造業應立足現實,直面問題,高效推進“中國智造”。

    《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目標是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力爭用十年時間推動我國制造業整體創新發展,進而由大變強,邁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

    然而,無論是強國戰略,還是高新技術都只有通過高效的推進實施,才能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當前,“中國智造”已經全面進入推進實施階段,隨之出現一些新的且是較為普遍的問題,也勢必影響《中國制造2025》推進實施的進程和效果。

    “中國智造”的核心

    深入分析理解“中國智造”,其核心就是建立基于互聯網 ICT、AMT、CAD、CAE、CAM、PLM、ERP、MES、MRO、HR、BI、工控軟件、測控裝置和智能設備等為一體的企業信息物理系統(Cybe rPhysical System CPS),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對端之間的網狀的互聯互通和集成應用。企業通過CPS,一方面,可將工業控制器、新型傳感器、嵌入式終端系統、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和通信設施等智能設備形成一個智能制造網絡,實時感知、采集、監控和處理各種制造數據,實現制造系統加工指令的動態優化調整及制造數據和車間管理數據的智能分析處理。另一方面,還可更大范圍地實時收集、分析、處理與智能制造有著緊密關聯的戰略、營銷、研發、計劃、采購、服務、成本和財務方面的各種數據,進而全面、實時地整合、管控企業乃至產業鏈的協同、運營和資源配置,創建一個完整、高效的智能工廠。

    因此,我國廣大企業推進“中國智造”應立足于智能工廠建設方向,既要并行推進智能研發、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務系統的建設,打通企業及產業鏈數據壁壘,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對端之間的網狀的互聯互通、集成應用和全面實時管控;也要并行優化重組企業業務模式、業務流程和管理體系;還要并行優化調整產品制造工藝和設備平面布局;更要科學制定企業的競爭戰略、商業模式和人才發展目標。確切地說,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必須要創建一個以互聯網 高端人才、創新驅動、企業戰略、商業模式、先進技術、智能研發、智能管理、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業務重組和信息集成為一體的智能工廠,形成一個企業乃至產業鏈整體,并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的作用和效益。唯有將這些要素全面、深度地實現融合發展,才能高效推進實施“中國智造”,實現《中國制造2025》預定目標。

    當然,一些地方和企業希望目前將推進實施目標定位在智能制造層面,那也不是簡單地增加一些工業機器人和其它智能設備,也應在總體規劃和推進實施時,充分考慮CPS中相關環節業務的并行創新發展和集成應用。因為,它們之間也都有著必然的業務關聯,需要我們從系統的角度來思考解決這些問題,以求最大限度地取得整體成效。換句話說,如果車間加工設備智能化水平得以顯著提升,再并行輔以精益的生產組織方式、準確的生產作業計劃、先進的產品制造工藝、合理的設備平面布局和過硬的技術工人團隊等相關業務體系的強有力支撐;相信這樣的全面融合發展,一定能確保車間乃至企業高效運作,取得整體成效。

    中國制造業向德國學什么

    歷經200多年的創新驅動,德國在世界工業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經毋庸置疑也無法撼動,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業強國。人們一說起“德國制造”,自然就會想起它的強大、先進、質量和信譽,深入研究還將了解它承載著獨特的歷史傳統、工業化的夢想和持續不斷的創新驅動精神?!暗聡圃臁睋碛懈餍懈鳂I為數眾多的世界工業巨頭、頂級品牌和百年老店,大眾、戴姆勒、寶馬、西門子、蒂森克虜伯、博世、曼恩、吉特邁、通快、西馬克、巴斯夫、拜耳等一大批企業都是其驕傲。他們從優秀到卓越,再到基業長青,成為世界各國工業的典范。

    近年來,德國上上下下都在大力推進實施工業4.0競爭戰略,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挑戰,以繼續鞏固“德國制造”全球競爭優勢。工業4.0的戰略愿景是通過互聯網將信息通信技術(ICT)和智能設備的應用與傳統制造業的創新發展相互滲透,深度融合,創建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且是全面融合發展的智能工廠;進而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轉變落后生產方式,推動高端裝備產業快速發展,全面創造新的商業價值。與此同時,工業4.0還將強勁推動全球化環境下工業制造領域的轉型升級、工業市場需求的大幅提升和工業價值體系的全面重構,并進一步推動形成世界范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

    當前,中國制造業不僅要下功夫學習德國工業4.0的智能制造理念和技術,創建智造車間/智能工廠;更要并行全面、深入、扎實地學習“德國制造”持續不斷的創新驅動精神、靈活的商業模式、精專的制造理念、先進的研發體系、嚴格的工業標準、高效的運營管理、過硬的技工團隊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等等。沒有這些精神、模式、制度、管理和團隊方面的軟實力,僅有智能制造、“互聯網 ”、大數據和工業機器人這些先進理念、技術和硬裝備,德國也是不可能成為世界制造強國的。筆者認為,正是得益于這些要素的全面融合發展,才使得“德國制造”長盛不衰,并始終處于世界工業領域領先地位。應該說,這是“德國制造”的精髓。

    這也如同一座繁忙的機場,僅有世界先進的識別、導航、通信和控制系統,以及造型別致、舒適明亮的航站樓,而沒有靈活的營銷模式、準確的航班計劃、嚴格的安全措施、一流的服務水準、共享的數據系統和便捷的交通設施等一系列綜合配套體系,這樣的機場也無法高效運轉,更談不上有什么整體競爭力了??傊?,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應從“德國制造”中獲取更多、更完整、更有意義的啟示。

    四大問題應予高度重視和關注

    一是《中國制造2025》明確規定,“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span>

    那么,為了全面、準確地理解其中的“顯著提升、全面實現智能化及相關指標”的含義,就亟須有關機構盡快出臺實施細則,便于各級政府和廣大企業及時、高效地推進實施“中國智造”。

    二是一些地方出臺的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和行動綱要,將主要目標定位于工業機器人和其他智能設備數量的增加,以及每萬名工人機器人比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的提升方面;相關試點示范項目考核指標也不夠完整、量化,項目實施周期也僅設定在兩年左右。有的地方還出臺了以企業增加工業機器人數量的多少為獎勵標準的智能制造項目補貼投資新政。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也都簡單地以為推進實施“中國智造”,就是機器換人,提升車間自動化水平,實現無人工廠而已。還有些企業忙于跑項目爭投資,卻不重視解決申報方案中存在的重點不突出、系統不完整和投入產出分析不切實際等問題。

    如此看來,似乎只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大幅增加工業機器人和其他智能設備,建設所謂的無人工廠就可實現業界期盼的“中國智造”了。深入分析下去,這些現象均不同程度地表明這些地方和企業未能全面、深入理解“中國智造”基本含義,推進行動目標不盡清晰,項目總體規劃不夠完整,持有“重硬輕軟”的固有思維和急功近利的工作心態。

    三是2014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達到5.6萬臺,但其中4萬臺銷量則主要來自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四大海外供應商。2014年,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85.93萬臺,產量數控化率僅為30.4%;金屬成型機床產量34.65萬臺,產量數控化率僅為13.6%。同期,機床工具進口總額17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8%。其中:金屬切削機床88.4億美元、金屬成形機床19.9億美元、數控裝置16.5億美元?!   ∪绻谌嫱七M實施“中國智造”所需的工業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等關鍵智能設備的缺口數量都從海外進口,不僅國內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今后的配件、維護、升級和服務也將長期依賴海外供應商。

    四是推進實施“中國智造”是一個關乎數萬億級投資規模的企業技術改造專項,其中僅將全國現有的600多萬臺各類普通機床改造成數控機床,就需投入4000多億元資金。然而,目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我國經濟雖穩中微升,但還面臨著下行壓力,企業盈利和資金短缺問題都十分突出。特別是作為推進“中國智造”主力軍的中央企業的問題則更為突出。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7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253659.4億元和14157.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1%和2.3%。而財新顯示的2015年8月中國制造業PMI初值為47.1,創2009年3月以來最低,已連續6個月低于50.0的榮枯臨界值。

    面對這種現狀,廣大企業該如何發揮主體意識,能否積極籌措資金推進實施“中國智造”,并以較少的投資先行做好必要的強基工作;而政府部門又該如何制定相對寬松的融資政策,緩解資金困難,多維度引導并支持廣大企業高效推進實施“中國智造”,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   ∪绾胃咝七M“中國智造”

    縱觀我國30多年,且歷經科技部863計劃-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先進制造技術、工信部兩化融合、國家發改委企業信息化建設三大戰略推進的我國企業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月,全國3萬多個企業兩化融合評估結果表明,處于起步建設和單項應用這個兩化融合初級階段的企業比例仍高達82%,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評估數量的增加,相信這個比例還會繼續上升。2015年4月,全國首批200家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企業公示內容表明,一些企業打造的新型能力并非是核心業務能力,僅僅是財務結算、成本核算、庫存成本控制、資金管控、項目核算一體化管控、訂單全流程管控、物料協同采購、協同(移動)辦公方面的能力提升。顯然,這些都不是現階段兩化融合的主要目標,也無法高效支撐“中國智造”的推進實施。

    究其原因,筆者長期以來認為主要不是技術、互聯網、軟硬件和資金問題,而是我國制造業整體上比較粗放落后,大多數企業主體與創新意識不強,對兩化融合的含義理解不深,重信息技術和軟件應用,而不重視業務重組和全面融合發展,以及長期以來過于強調串行實施的技術路線等方面問題。為此,政府與企業應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深入研究、著力解決新形勢下的新問題,協同、高效地推進實施“中國智造”。

    首先是地方政府應根據《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結合企業技改多維度融合創新發展新理念,以及現階段國產智能裝備不能滿足需求和制造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等綜合因素;盡快分解并分類制定基于本區域特點、行業特征、生產類型、企業差別,且是明確、完整、量化的智造車間/智能工廠創建目標、專項考核指標及差異化推進實施策略。

    其次是相關機構應盡快構建并提出智造車間/智能工廠參考架構(可先提出智造車間/智能工廠創建要素),作為基礎標準用于指導企業智造單元、智能生產線、智造系統、智造車間/智能工廠的總體架構設計和推進實施。

    第三是廣大企業應遵循“創新突破、總體規劃、先行強基、效益驅動”的推進實施原則,并在思想認識、人才培養、推進方法、系統建設、設備改造和資金投入六個方面推動企業先行強基。重點是加快建立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努力打造與推進實施“中國智造”相匹配的新型能力。這樣既創造了必要的基礎條件,也一定程度緩解了制造業經濟下行及企業資金短缺帶來的技改投資壓力。

    第四是廣大企業應盡快制定“2.0企業補課,3.0企業普及和4.0企業示范(立足于智能工廠建設方向)的總體規劃”及項目可行性研究。規劃內容主要包括企業技改、企業業務體系重組和企業信息物理系統建設三個方面,重點是制定明確、完整、量化的應用目標,建立智造車間/智能工廠總體架構,做好項目投入產出分析。同時,必須采取并行推進實施的技術路線,以求提高整體效率。

    第五是創新政府項目管理,建立獨立的第三方項目評價機制和監督機制,切實完善智能制造專項的預研、規劃、立項、評審、檢查、驗收和審計體系;確保各類專項,特別是示范項目不但具有先進性、完整性和典型性,還要具有行業特征和應用深度;且堅決避免出現以往一些示范企業領取了獎牌和補貼資金,卻沒有足額資金投入,更沒有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的問題。

    第六是國內智能裝備產業應把握“中國智造”帶來的時間窗口和發展機遇,創新商業模式,整合國際資源,實行兼并重組和跨界融合,盡快掌握和研發一批感知獲取與識別、智能控制與導航、新型傳感器、高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和數控機床等關鍵(共性)技術和關鍵智能設備,進而提升產品質量,滿足日益增長特別是高端市場需求。同時,各地還應理性決策,堅決防止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出現新一輪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的風險。
(本文來源:《中國工業評論》 作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管理工程分會常務理事 金達仁,轉載請注明出處)